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85.第85章 个人英雄主义时代(2 / 2)

此时的网速不但慢得惊人,而且电脑和网络普及率还很低,网民顶多100万左右,大部分网民上网,主要就是浏览网站,对新闻和业界动态最感兴趣,至于其他可以在网络之上呈现的娱乐,比如mp3,比如电影,比如网络小说,比如汽车和数码产品,等等,都还没有出现,再者限于网速和高昂的上网费用,即使是出现了,也无人用得起。就算用得起,过慢的网速也会让人抓狂。

现阶段上网的网民,无非浏览新闻,无非交流。正是因此,门户网站和论坛才在一开始大行其道。

“商深的思路是软件改变世界,据说他想做即时通讯软件,类似于icq的一类的可以在网上随时交流的软件。”叶十三沉吟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支持子清的意见,也是走门户网站之路,学习雅虎的模式。当然,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慢慢调整。”

之前伊童曾经想走仇仲子之路,她最崇拜的偶像就是仇仲子,所以她也想开发一款可以如wps一样在市场大受欢迎的软件。她很清楚wps创造的价值,只是一个软件,是几个人花费几个月时间写出来的一个程序,却可以卖出十几万套,创造了相当于一个楼盘的经济效益,这样以小博大的成功才是令人向往令人激动人心的成功,比起投入巨大耗费时间过长的房地产开发,用软件创造利润的生意要高明高超一百倍。

可惜的是,叶十三和商深虽然同为it从业者,但叶十三却没有商深的编程天赋,不是天才高手,人和人的差距有时真的挺大,在让叶十三尝试编写了数个程序失败之后,伊童彻底打消了让叶十三单枪匹马写出一个震惊行业的软件的想法。因为叶十三根本就不是一个电脑高手,他只是一个计算机系毕业的it行业的从业人员而已。

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有天赋和没天赋的差距可以用天渊之别形容。在叶十三历经数次失败之后,伊童才深刻地体会到了商深的了不起。同时,她多少也理解了毕京为什么不和她一起联合创办公司了,因为毕京和叶十三一样,压根就没有电脑天赋,就算从事it行业,也只能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跟随者,而不是开拓者和开创者。

想想也是,每年计算系毕业的大学生何其多,别说其中有几个仇仲子了,连几个商深都没有。伊童就暗暗感叹,为什么她就没有遇上仇仲子呢?

wps97推出后,凭借比微软的word体积小巧并且实用的优势,仅两个多月就销出了一万三千套,势头之好连仇仲子也始料未及,刚成立的珠海银峰公司也因此站稳了脚跟。得知wps97大获成功,伊童也替仇仲子感到高兴。

仇仲子比伊童大了十余岁,而且二人也没有什么交集,伊童不认识仇仲子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伊童对仇仲子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同时代的任何一个闪烁的名字,比如王永民比如鲍岳桥比如王江民比如张向西,不是因为仇仲子比几个人名气都大,而是因为她最佩服仇仲子为人的执著和天赋。不管业界认为谁是中国第一程序员,有人说是张向西,有人说是王江民,但她固执地认为可以称得上第一程序员之称的只有仇仲子一人。

因为只有仇仲子一个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写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软件,好吧,在业内一个人写出一个软件的大有人在,但却没有一人可以如仇仲子一般一个人写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伟大的产品。在中国的软件发展史上,wps绝对是里程碑式的软件,并且会永久地载入史册。因为单枪匹马的仇仲子写出的wps作为民族软件对抗了微软的word,他身上被打上了民族英雄的烙印。

伊童也总结了仇仲子成功的几大原因,总结前辈们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的取长补短。第一,仇仲子选择的计算机相关产业正是朝阳产业,如果他当时去做传统仪器设备的工作,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所以大方向必须要走对,大方向错了,就会和时代背道而驰。

不知何故,仇仲子的成功总是会让伊童想起商深,商深也是及时从仪表厂跳了出来,难道说,商深以后也会有仇仲子一样的成功,还会超越仇仲子的高度?

第二,是源于对技术的热爱,以及执着和忘我的精神。就如仇仲子自己所说的,如果从开始就想着怎样赚钱,他也不会有今天。事业和金钱无关。当你全身心投入开发的时候,不给你钱你也要干。开发时,根本没有心思考虑报酬。只有先成就了事业,才有资格谈报酬。

伊童就又想到了商深,据说商深在帮八达修复软件故障时,也是没提报酬,八达给多少是多少。商深身上也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是不是可以说,商深真的比叶十三和毕京都优秀?

有时伊童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会拿叶十三、毕京和商深对比,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她会认为商深也会和第一代程序员一样创造出不朽的传奇?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虽然才过去年的时间,但已经不再是一个程序员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代了。

伊童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了解之深,别说商深了,就连毕京和叶十三也全然不知,如果让他们知道了伊童有多了解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程,他们除了会自叹不如之外,还会羞愧。

1994年以前,在中国it行业最出名的不是联想、方正的总裁,也不是ibm、hp、paq的ceo,而是每次打开程序时在启动页面上们闪现的每一个人程序员的大名――仇仲子、吴晓军、鲍岳桥、张向西、王江民等等。成千上万的用户每天启动使用这些程序的时候,大大的程序员的名字就如电影屏幕上大大的导演的名字一样醒目,让无数人记住了程序员的大名并且对他们充满了仰慕之情。

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孤胆英雄年代,一个程序员凭着自己武林密笈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一家公司,然后一举成名天下知,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但在今天,单个程序员单枪匹马闯天下的英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也许不可能再产生第二个仇仲子,因为现在已经不存在产生个人英雄的客观条件了。

今天的软件体积已经变得越来越庞大,以至于庞大到需要大批程序员通力合作方可完成的地步。比如office,如果要署名的话,几百个名字,一个页面都不够,密密麻麻的一片,谁还会看?就算看了也记不住。再比如dows,天知道会是多少个程序员联手编写。在集体主义盛行的时代,个人的才华再横溢也会被组织精良的软件工厂淹没。

“商深的想法很好很正确,软件改变世界的思路肯定可以实现。”杜子清向来支持商深,尽管她心中对叶十三还心存幻想,但商深却是她永远不用担心会让她一脚踩空的精神支柱,“我觉得他一定可以成功。”

“软件改变世界?”叶十三冷冷一笑,因杜子清对商深的盲目支持和乐观而不满加嫉妒,“说得轻松,怎么改变?商深想开发一款什么软件?不要再提什么icq了,icq不适合中国,国内没多少人使用,否则icq早就出中文版本了。那么他是想当王永民还是王江民?”

王永民是五笔字型的发明者,1978到1983年,他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1983年后,又以15年之力推广普及,使五笔字型覆盖国内90以上的用户。

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开创了电脑汉字输入的新纪元,他是“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自称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的名人,被称为“当代毕升”。

1980年前后,在五笔字型被发明之前,因为电脑的键盘全是英文字母的缘故,无法输入中文,就曾经有诸多人论断,计算机是汉字文化的掘墓机。正是为了让中文能够适应电脑时代的发展,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五笔字型影响之广,不但几乎每一台电脑都会安装,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而且还有许多机构开办了五笔字型培训班,大发其财。

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小说网站www.kenshu.cc